Featured image of post 中国古代的五行和五星

中国古代的五行和五星

探索中国古老哲学的精髓,深入了解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与五星(岁星、荧惑星、镇星、太白星、辰星)的神秘联系。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,揭示五行相生相克的宇宙法则,以及五星在古代天文学和占星术中的象征意义。从古代智慧到现代应用,我们深入挖掘五行与五星如何影响中国文化、医学、风水乃至日常生活。无论你是对东方哲学感兴趣,还是对占星术有所研究,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信息。

阅读时长: 5 分钟
共 2168字
作者: longlikun

1.行星与中国五行

「行星」指的是那些绕着恒星转、而且不会自己发光的天体。它的的英文字源在于古希腊文中的意思是「徘徊之星」,来与其他在天上相对位置不变的恒星作区别。「行星」这个中文词汇最早出现在一本清代咸丰元年所刊行的书籍《谈天》 。《谈天》是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(Sir John Herschel)《天文学纲要(Outlines of Astronomy)》的译本,由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(Alexander Wylie)、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共同翻译 。这个名词的翻译非常准确,除了原先英文中「行动」的意涵外,最早发现的五颗行星(水星、金星、火星、木星、土星)名称也与中国的「五行」有关。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名称,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搭配五行系统以及一些观察后,赋予他们各自的一个五行代表,纪录在《史记‧天官书》中。

水星

木星在天上的相对位置每一年会向东移动30度,大约12年左右就会重复一次。这与地支的数量相同,因此木星就被用来纪年、称为岁星。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的口号:「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」中的「岁在甲子」就是在说当时是年份是甲子年。不过岁星纪年有几个问题:木星的周期事实上略小于12年,误差会渐渐地变大。而且木星每一年都向东方移动,跟日月的东升西落相反。渐渐地传统信仰中就多出了一颗假想的「太岁」星。太岁的周期刚好12年,而且在天上的运行是往西方移动,完美地符合历法的需求,久而久之后代就改用太岁来纪年了。木星在五行中代表的季节是春季,象征万物生命的起始,被认为是颗福星。相反地,太岁则被认定是颗凶星。所以太岁所在的地支(值太岁)、以及对面的地支(冲太岁)就要安太岁来消灾除厄。今年是牛年,而牛的对面是羊,因此今年需要安太岁的就是牛、羊两个生肖的人。随着各地的信仰不同,要安太岁的生肖也会不太一样,有时候还会多了破太岁、刑太岁等其他组合。

火星

火星又名荧惑,代表的是疾病、战乱、伤残、饥荒等各种不吉的象征。「荧惑守心」是火星驻留在心宿的现象(如图3)。心宿是由一颗火红色的亮星加上左右两颗稍暗的星组成,这三颗星代表了天王、太子、庶子。当荧惑这颗凶星留在了心宿,这可是相当凶险的征兆!战国时代天文学家石申认为帝王可能会失去政权,甚至可能会丧命(大人易政,主去其宫,注1)。这种凶象代表上天要惩罚皇帝,可能是治理不善、德不配位等各种原因。有些帝王为了避开这个结果,就会在治理上做出一些改变。中国古代共有23次「荧惑守心」的纪录,然而经后人回推后,却发现只有6次是真的!古代的天象除了科学以外,还被拿来作为政治工具。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汉成帝绥和二年出现荧惑守心后,皇帝就赐死了宰相翟方进。翟方进死后几天,汉成帝也跟着驾崩了,再过没几年,就发生了王莽篡位、西汉也随之灭亡。

金星

金星离太阳的位置很近,所以只有在太阳快要上升、或是太阳落入地平线后不久的时候才能看到金星。最一开始人们以为这是两颗不同的星,把早晨出现在东方那颗叫做「晨星」、「启明」,并把黄昏出现在西方那颗叫做「昏星」、「长庚」。《诗.小雅.大东》中有「东有启明,西有长庚」的诗句。金星另外一个很有名的称号就是「太白」。太白在阴阳家中与战争有关。《汉书‧天文志》:「太白经天,天下革,民更王」,意思是当金星经过了太阳(即金星凌日),则会发生革命、君王会换人(注2)。根据记载,唐高祖李渊不只一次接获密奏说太白出现在秦这个地方、而秦王将会得到天下(《资治通鉴》:「太白见秦分,秦王当有天下」),不久后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,秦王成为了皇帝唐太宗。然而在道教的世界观里,掌管金星的是太白星君、形象是个慈祥、聪明的老者。传说中唐代诗人李白的母亲在怀孕前梦到了太白星君钻进了肚子里,所以才取名白、字太白[10][11]。

(注2:太白经天也有一说是大白天、太阳还耀眼的时候,金星仍清楚可见。)

水星

水星与金星一样都是内侧行星(比地球更靠近太阳)。水星离太阳比金星更近,观测到的时候都在离太阳1辰(1圈分成12辰,1辰15度)以内的地方,所以水星被叫做「辰星」。土星移动的速度比木星更慢,周期约29年。

土星

中国古代的星星分成28星宿,土星差不多每1年会坐镇在不同的星宿。因此得名「镇星」(又称填星)。

七曜与星期用法

中国古代将火水木金土五颗星加上日、月合称作「七政」,又称「七曜」。「七政」在中国古代的占星学上非常重要,每颗天体各自有着代表的意义。以「七曜」作为一周的纪法据说源自于古巴比伦文明,后来经由印度传入中国,在唐代的时候开始普及并传入现在的日本、韩国等地。至今日韩仍保有这个用法,从星期日至星期六分别是日、月、火、水、木、金、土曜日。

英文的星期也拿日、月、五行星作为词源,甚至连顺序都一样。星期日(Sunday)与太阳(Sun)有关,星期一(Monday)与月亮(Moon)有关、星期六(Saturday)则与土星(Saturn)有关。其他星期二至星期五原本也各自与火星、水星、木星、金星有关系,但后来被替换成了北欧的神话。

过去的人们用观测到的现象,搭配时代背景,加上丰富的想像力,创作出了许多天文相关的故事。这些故事也相当程度地融入了文化与信仰。我们可以从许多小地方来追寻先民的生活与天象的连结。随着时代的演变,现在的人们对于天文有了更多的理解,我们对于一些天象不再惧怕、也逐渐淡忘。但敬天、畏天的态度仍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当中。

微信公众号
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